最近2個月,我一直很想瞭解,蔡校長口中的後設認知,到底是什麼?
2017.8.26有個學過教育心理學的英文老師,傳這3張照片給我。
我的對方好貼心、細心,感覺很溫暖,竟然可以發現我1~2個月前寫過的文章,裡頭隱藏我想要問的問題。
道理立馬就通,也交到一位想法互有碰撞,教學相長的朋友。
所謂的後設認知,原來是真正的理解,並且能夠運用知識來解決問題。
驗證方式是實踐,才能確認自己的認知是否足夠。
認知到自己確實可以答對這題,或者是知道這題我不會,或者知道這題我哪裡不會,我可以到哪裡去找到答案,就會知道了。
又或者說,只有足夠的後設認知,才有辦法教別人。
因此透過分享,教別人的過程,也能鍛鍊自己的後設認知,而非只是停留在表層的知道,卻無法運用。
換句話說,就是內化,變成自己的東西。類似的概念,是學習遷移
2017.8.27
朋友臨時想到補充資料,又傳照片給我,真的很感謝他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